Raising a block of buildings on Lake Street, Chicago, in 1857 Chicago Historical Society/Wikimedia Commons.
芝加哥學派發展歷史
芝加哥 (Chicago) 位於美國伊利諾州 (Illinois),東臨密西根湖 (Michigan Lake),都市與郊區形成的大芝加哥地區人口超過900萬,是美國僅次於紐約 (New York)和洛杉磯 (Los Angeles) 的第三大都會區,也是美國金融、文化、製造業和商品交易的中心之一。芝加哥自1837年建市以來,經過一百多年,逐步發展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大城市之一。
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,移民到美國的摩拉維亞人 (Moravian) (摩拉維亞位於歐洲中部,隸屬捷克共和國) 孕育出豐富多樣的音樂活動,不論是宗教或世俗的器樂曲與聲樂曲,在他們的影響之下都有興盛的發展;摩拉維亞人保存自身豐碩的音樂文化,在美國早期音樂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根據近年來的研究,摩拉維亞人喬安‧弗里德利希‧彼得(Johann Friedrich Peter, 1746-1813) 所創作的六首弦樂五重奏即是美國目前最早的室內樂作品。
早期的美國製琴家缺乏前輩的指導,大多只能仿製他們所見的提琴,並盡可能不斷改良。美國現存最早的小提琴製於1759年,由美國作曲家兼摩拉維亞傳教士約翰‧安地斯 (John Antes, 1740-1811) 在賓州 (Pennsylvania) 製作,這把小提琴展現出安地斯熟悉的薩克森(Saxon)小提琴特色;1769年左右,在埃及創作的作品三《寫給兩把小提琴與一把大提琴的三重奏》是現存最早由美國作曲家創作的室內樂作品,1790年左右在倫敦出版。
亞伯拉罕‧普雷斯考特 (Abraham Prescott, 1789-1858) 在新罕布夏州 (New Hampshire) 的迪爾菲爾德 (Deerfield) 工作。他在1812年以前是一位農夫,在閒暇時間做琴;1820年時開始,他運用薩克森 (Saxon) 地區的技術製作出500把「教堂低音提琴」 (Church Basses),為合唱團提供了低音聲部。普雷斯考特被視為美國最傑出的低音提琴製作家之一。
十九世紀由於舊世界的政治與社會束縛,許多歐洲人移民美國以找尋機會與自由,這使得美國快速發展,而外來的製琴師包括定居在東岸城市的喬治‧葛穆德 (George Gemünder, 1816-1899) 和約翰‧亞伯特 (John Albert, 1809-1887) (1852),以及向西到芝加哥(Chicago)生活的赫曼・麥克雷特 (Herman Macklett, 1834-1884)。
1848年,伊利諾密西根運河的完工,連通了密西根湖與密西西比河 (Mississippi),加上鐵路的開通,使得芝加哥成為美國連結東西部的重要樞紐,更刺激了工商業的發展,吸引許多農村人口與外國移民到此定居;芝加哥在1900年代發展成美國最大城市,人口高達170萬,是當時全世界定居人口增長最快速的城市之一,當地的製造業與零售業成為中西部經濟的主要力量。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發生後,芝加哥快速被重建,全世界第一座採用鋼鐵架構的摩天大樓更在此時落成。
二十世紀,美國各大琴商公司紛紛成立,提琴產業盛況空前:芝加哥的 ”Lyon & Healey”與 ”Wm Lewis & Son”,費城 (Philadelphia) 的 ”William Moennig & Son”,紐約(New York)的 ”Emil Herrmann”、”Rembert Wurlitzer, Inc. ”、以及 ”Jacques Français Rare Violins”,還有洛杉磯 (Los Angeles) 的 ”Han Weisshaar, Inc. ”。而大部分製琴師持續從歐洲進口老琴並以低價賣出,顯示出他們無法單靠做琴維生,維修成為他們的謀生之道,但當時還是有幾位相當有才華的製琴師來到美國。
西蒙・薩康尼 (Simone Sacconi, 1895-1973) 正是這群製琴師中最有名的一位,1933年,Emil Herrmann聘請他來美國管理工作室,很快地就建立起高水準的維修技術;他和芝加哥的卡爾‧貝克 (Carl Becker, 1887-1975) 運用創新的方法改進了近代製琴與維修技術;薩康尼後來跟倫伯特‧沃利策 (Rembert Wurlitzer, 1904-1963) 合作,訓練多位美國製琴家;此外,他對克里蒙納學派的製琴技巧也相當有研究,著有《I Segreti di Stradivari》(1972)一書。
貝克父子提琴早期工作室的場景
卡爾‧古斯塔夫‧貝克(Carl Gustav Becker, 1887-1975)出生於美國芝加哥,祖父赫曼‧麥克雷特是美國早期製琴師。他和兒子卡爾‧弗雷德里克‧貝克(Carl Fredrick Becker, 1919-2013)於1969年在芝加哥創立貝克父子提琴公司(Carl Becker & Son)。跟西蒙‧薩康尼一樣,卡爾‧貝克也發展出許多提琴維修技術,憑藉著提琴穩定精緻的品質以及宏亮音色,讓他的名氣扶搖直上。孫子保羅‧貝克(Paul C. Becker)14歲時進入公司幫忙,但中途曾短暫離開家族企業,創立專營訂製家具公司。
美國直到十九世紀末才出現本國製的弓,愛德華‧圖布斯(Edward Tubbs, 1842-1921)於1879年在紐約成立工作室,他和亨利‧理查‧諾弗(Henry Richard Knopf)是十九、二十世紀美國最重要的製弓師。法蘭克‧卡利爾(Frank J. Callier, 1883-1971)這位自學的製弓師製做了超過1500支弓和300多把琴,琴弓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。
2004年,保羅‧貝克在臺北開設第一家貝克父子提琴公司海外分店。芝加哥從十九世紀初的赫曼‧麥克雷特到二十世紀的琴商公司 ”Lyon & Healey”、 ” William Lewis & Son”以及貝克父子提琴公司,這一百多年來,這座城市的製琴產業跟城市發展一樣盛況空前,不斷為美國製琴業呈現出前所未見的深度與廣度。
本文出處:奇美文化基金會